莱昂纳多 LEONARDO LANZOLLA

莱昂纳多 LEONARDO LANZOLLA

1958年出生于意大利都林,并在那里完成就学。

1987年从洛杉矶搬到西雅图,并在那里开始生活和艺术创作。 

作品风格:当代视觉艺术家

莱昂纳多·兰佐拉出生于意大利都灵,因受 “眼镜蛇”先锋艺术运动、Art Brut乐队、民间艺术、杜布菲、巴斯奎特,城市涂鸦和洞穴绘画的影响,是一个懂得自我思考艺术家。

他的作品很自然新颖且直观。他的绘画手段非常直接、不做作、表达了他对绘画的热情以及自然、人类生活和感官对他的影响力。

通过他的想象力以及他的激情和毅力,艺术家向我们揭示了一种深刻的美学内涵。莱昂纳多·兰佐拉自幼在都灵学习,1986年移居美国西雅图并开始艺术创作,他永恒多彩的作品继而问世便陆续在全球被私人收藏,其中以法国和瑞典著名的展览作品最为特色。

创作理念

我的艺术一直作为我感官的短暂视觉导航,用颜色来表达角色和生物的有益能量,从我的视觉体验中解构审美形式。颜料的流动性向我展示了一个若隐若现的形状,一种我可以捕捉并随着我无意间所创造出的绘画/雕刻作品而产生的形式。

我探索我笔下角色的生活和影响,以及他们在一个几乎没有引力的环境中的对话,提出一种作为内部媒介的折衷感知。

弗雷德·德尔文 FRED DERVIN

弗雷德·德尔文 ( (别名:文德) )FRED DERVIN

作为传播和教育领域的著名学者和艺术家,弗雷德·德尔文先生(别名:文德)过着双重生活。德尔文拥有两个博士学位(巴黎索邦大学和芬兰图尔库大学),是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全职教授,同时在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卢森堡、马来西亚等地兼任客座教授。在中国,他是北京人民大学的主席教授和上海财经大学跨文化交流研究中心的名誉所长。Dervin已经广泛出版了关于身份、跨文化性和流动性/移民的书籍(超过100篇文章和50本书)。他对艺术的兴趣始于他十几岁的时候,之后并一直不断地在发展。在过去的两年里,他在中国和芬兰制作了艺术作品来展示他的科学理念。他对艺术的投入也影响了他个人的研究(例如艺术教育对于跨文化交流的益处)。除此之外德尔文也是一名狂热的艺术收藏家。

创作理念:

我感兴趣的是通过使用不同的技术来描绘我工作中人脸的复杂性。有趣的是芬兰语单词“脸”,“kasvot”,总是以复数形式出现,这激起了我对人脸的好奇心。这种兴趣也来自于我对身份和跨文化交流的科学研究,以及我在世界不同地区的生活经历。我对所谓图尔库学派的芬兰艺术( 1980年代前)和法国艺术家马克斯·帕帕特( 1911 – 1994年)以及詹姆斯·科尼纳德( 1925 – 2008年)的兴趣也一直是灵感的来源。

李增国 LI ZENGGUO

李增国

毕业于江苏省教育学院艺术系
职业艺术家   

艺术评论
出生于江苏,早年学习的却是美术教育,因此他有着不同于学院画家体系化了的艺术思维,他的艺术思考方式更接近一个对艺术的入侵者。李增国给那些“忧郁”“彷徨”抑或“思索”“迷茫”的马匹营造了一个非现实的哲学空间,带人性般把意识的思索追加进去,企图对每一个可能进行的方向设置出“规章性”困惑,这种对社会无常的精神性质直接导致了群体性“齐暗”现象,不难理解,这就是当下“人”的困惑,对于此类困惑的表达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艺术复兴”启蒙阶段,乃至之后的20多年浮沉,我们所能够留下的记忆少之又少,李增国的带强烈思维性的“马匹”显然在用更加尖锐的预言方式刺激公众记忆里每一个可以共鸣的文化片段。

2019  “觅象——外观与内化”展,上海

2019   昭昭物象——中外艺术家提名展,上海

2018   云顶艺术特邀展,苏州

2018   春风化雨四十年——李增国艺术作品展,上海

2017  “艺心壹马”圆融李公堤文创街区主题雕塑展,苏州

2017  “巨人的花园”上海武汉两地绘画六人展,上海

2016   “饼干盆地”中美艺术沙龙展,北京美国大使馆

2016  “漂移__海上”艺术邀请展,中华艺术宫,上海

2015  中国优秀艺术家邀请展,北京国家体育场

2014  “漂移__海上”艺术邀请展,中华艺术宫,上海

2014  “各就其位:当代艺术中的自我建构”艺术展,多伦现代美术馆,上海

黄赛峰 HUANG SAIFENG

黄赛峰

1983年出生于上海崇明,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油画专业MFA。他始终感兴趣于艺术与内在人性之间的关联,近年来的系列创作《遗留在记忆里的铁皮鼓》,《沉寂的记忆》,《世上的光》,及互动性艺术项目《空盒游戏》均是由此衍生而出。